养宠物还是养孩子, 背后都是观念驱动

▲为什么年轻人愿意养宠物不愿意养孩子呢?很多人认为答案是养孩子更麻烦。这是值得商榷的。(人民视觉/图)
全文共1816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
人是观念驱动的动物,所谓观

 为什么年轻人愿意养宠物不愿意养孩子呢?很多人认为答案是养孩子更麻烦。这是值得商榷的。(人民视觉/图)

全文共1816字,阅读大约需要3分钟

人是观念驱动的动物,所谓观念就是众人所想,人是从众的。青年人中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,这成为一种流行后,就通过朋友圈发散出去,成为一种标志的、彰显“幸福”“时尚”的生活范式。这就会带动其他人也养

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

文|刘远举责任编辑|陈斌婴儿消费后续乏力,宠物经济持续走强。全面三孩政策落地之后,叠加其他因素,新的婴儿潮没有如约而至,婴儿纸尿裤消费持续负增长。但另一方面,宠物消费在持续走高,每一年平均30%的上升速度,宠物消费已经接近4000亿一年。宠物经济的兴起,受经济社会发展、人口结构变化等多方面因素影响。最显著的他因素就是单身的年轻人更多了。一人住、一人吃、一人游,年轻人独自一人在大城市打拼,似乎成了“时尚”。民政部的数据显示,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.4亿人,其中有超过7700万成年人是独居状态。独居的成年人2021年预计接近1亿。对大多数人来说,单身是一个暂时性的概念,即成年之后到结婚之间这段时间。不过,随着结婚年龄的延迟,这个时间段变长了,所以单身人群的比例也增加了。在2005-2018年间,上海平均初婚年龄从25.3岁推迟到30.65岁,女性推迟的幅度更大,从23岁推迟到28.81岁。这么长的单身时间,这么大的单身人群,自然会生出一个人类的常见问题:孤独。于是,宠物就成为一个优选项。宠物经济应运而生。《2019年宠物人群专题研究报告》显示,约54%的宠物为类;其次为猫类,占比约43%。养猫是一个麻烦事,要准备猫粮、猫砂,要除虫打针;还有洗澡、剪毛;有些猫还需要美容,生病了要带它去看病。至于打破东西,则更是家常便饭。有了猫出远门也不方便,以前还可以把猫独自关在家里,一两天没人照看问题也不大。现在新冠时有零星发生,一旦出门,很可能因为要隔离不能按时回家,这又得提前把猫安排好。这些事,不但花销不菲,也费精力。当然,比起情感付出,这些都不算什么了。猫虽然是宠物,但人对伴侣动物,是要付出感情的,生病了会担心,而且,猫狗的寿命都在十年左右,这是一个注定要付出的情感代价。养猫的付出很大,那么收获呢?首先是可以撸猫,猫温柔可爱,是漂亮、黏人的动物,没事的时候摸一摸,和猫玩一玩,的确令人感到温暖的陪伴。还可以发朋友圈,彰显情调、时尚、爱心。而且,猫对于社交关系、朋友圈而言,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润滑剂。人需要在社交中得到反馈,收获认同。很多人看到这个现象,觉得疑惑,为什么年轻人愿意养猫不愿意养孩子呢?很多人认为答案是养孩子更麻烦。这是值得商榷的。养孩子,当然从任何意义上都更麻烦。但是,相对养猫而言,养孩子肯定获得也更多:延续了你的基因,情感回报更坚韧、更持久。孩子长大之后,年轻人对老人有物质支持、社交支持、情感支持。即使你的房产、存款等物质条件可以保障养老生活,在同等的条件下,有子女,哪怕子女不是很给力,也是一种有效的威慑,也是对自己老年生活的一种保障,可以确保你不被周围人像秃鹫一样“吃绝户”。人在失能、智能衰减之后的生活才是老年生活的最大挑战。显然,猫做不到这些。为什么不愿意养孩子,而是愿意养猫,答案在于观念。一个人做一件事,那就是证明这件事对他而言,收益是大于付出的。收益可以是有形的金钱算计,也可以是无形的情感,是“我就是愿意”。这就是经济学上所谓的效用。效用是主观的,受观念驱动。人是观念驱动的动物,所谓观念就是众人所想,人是从众的,人对于幸福生活的标准,也是从众的。很多人去买很贵的奢侈品包包,不是因为它能装更多的东西,更耐用,而是因为它是一种身份标志,归根到底,是大家认为,这个包值得那么贵。所以,奢侈品包包是观念之物。为了塑造这个观念,奢侈品包包的品牌拥有者,乃至这个行业,花费了无数的钱。回到养猫的问题上,随着青年人中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,这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势后,就通过朋友圈发散出去,成为一种标志的、彰显“幸福”“时尚”的生活范式。这就会带动其他人也养猫。另一方面,孩子生或不生也是一种观念。过去多年,孩子被认为是“消耗社会资源”的,成为一种显性观念。这个观念降低了孩子带给人的效用。此消彼长之下,会改变人们在养宠物与养孩子之间的偏好。如今全面三孩政策之下,这种观念当然是乖谬的。遗憾的是,观念之物,变化总是缓慢的,有着自己的惯性。所以,可能通过各种方法,像社会在小姐姐中自然而然的形成“养猫是好,我也要养一只”那样,去塑造“我也要生个猴子”的观念,唤醒沉睡的本能,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。如果说有一件事是国家与民众双赢的话,那么就是生育。毕竟,这是种族繁衍的必然,也是自然写在身体中的遗传密码。(作者系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)#本文仅为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本报立场#
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为您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