让天更蓝水更清 让环评审批再加速 今年沈阳将刷新生态环境指标“大数据”

转自:沈阳晚报

 

转自:沈阳晚报

今年,沈阳持续改善大气环境和水环境,让天更蓝水更清;加快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推动绿色低碳发展;持续优化环评审批,让营商环境再上新台阶。1月8日,在沈阳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,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、局长裴希岩。

  多措施改善环境 让天更蓝水更清

2022年,沈阳市优良天数320天,同比增加5天,达标率87.7%;PM2.5平均浓度32微克/立方米,同比改善15.8%,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提前3年达到“十四五”规划目标。全年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排第12名,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一。地表水环境质量连续4年持续改善,7个国考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水平,全市国考断面水质综合指数6.02,水质综合指数同比改善5.97%,无劣Ⅴ类水体。

今年,沈阳扎实推进蓝天保卫战,重点实施燃煤污染治理提升、臭氧污染深化治理、移动源协同治理、扬尘和秸秆禁烧精细管控、重污染天气联合应对五大行动,确保大气优良天数、细颗粒物(PM2.5)浓度在完成考核目标基础上力争持续改善。扎实推进碧水保卫战,重点实施重点河段水质提升、污染源全面治理、重点工程补短板、水环境监管提档升级四大行动,确保20个省考以上断面全部达标,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不低于46.7%,全力消除Ⅴ类水质。

  加快“无废城市”建设 推动绿色低碳发展

2022年,沈阳市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%,工业危废、医废、涉疫垃圾安全处置率均为100%。沈阳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,土壤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。在辽宁率先编制完成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实施方案,明确7大类40项重点工作,推进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有序开展,沈阳市获批成为“十四五”全国首批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城市。

今年,土壤污染源头将得到有效防控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将得到有效保障。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,市生态环境局将严格环境准入约束,构建严格准入防线,实施严格总量控制。加快“无废城市”建设,完善“无废城市”建设工作推进体系,推动落实工业固废、生活源固废、农业固废、建筑垃圾、危险废物5大领域重点任务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,探索建立降碳减污协同机制和碳排放控制体系。

  加强生态环境监管 强化执法效能持续提升

2022年,依托沈阳市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,市生态环境局开展红线监管工作流程和机制研究,建立健全生态保护红线基础数据库、完善红线监管平台业务系统、构建生态保护红线区综合观测网络、探索生态保护红线监管业务化运行模式,圆满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内生态破坏问题监管省级试点工作。推动棋盘山地区塑造生态敏感区转化样本,成功创建国家级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实践创新基地,有效促进周边区域发展。

今年,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完善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,强化红线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环境破坏监督。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,推动落实《沈阳市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》,谋划建设生物多样性监测网络。启动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,编制沈阳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纲要和年度实施方案,力争6至7年内,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命名。强化生态环境执法监管,开展环境执法“铁拳”、柔性执法“帮扶”、精准执法、环境信访攻坚、执法尖兵锻造五大行动,持续提升环境执法效能。

  优化营商环境 让环评审批再加速

让数据多跑路、让企业多省心、让建设提效率,环评审批跑出“沈阳速度”,助力沈阳市高质量发展。2022年,市生态环境局深化环评审批“放管服”,助企纾困。对沈阳市2256个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实施市局领导、分局领导、服务专员专人包保服务;为小微企业提供“打捆环评”服务降本减负;升级环评“即来即办”项目审批服务,实现沈阳市16个大厅环评审批“全市通办”,170多个项目享受环评“即来即办”审批服务,累计为企业节省办理时间1700多个工作日。在辽宁率先实施环评审批全过程公开,实现公众实时全过程监督。

今年,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优化环评审批,深化重点项目包保和小微企业“打捆环评”服务,提升“即来即办、全市通办”成效,探索拓展“多证并联”办理;在核心发展板块等区域大力推广区域评估,积极做好引进项目生态环境差异化准入服务,促进项目快速落地、达产、见效。

  沈阳晚报、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 刘宏伟 摄影记者 陈鸿博

海量资讯、精准解读,尽在新浪财经APP

郑重声明: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,仅作为参考,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!

为您推荐